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从满目疮痍到青山绿岭——云南东川的绿色蝶变

来源: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6-17 02:51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不仅是花海,东川热谷农业也蓬勃发展。在1000多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智能温室大棚里,无土栽培的西瓜和哈密瓜圆润饱满,每天有10多吨瓜果从这里销往各地。 2009年,东川被列为国

不仅是花海,东川热谷农业也蓬勃发展。在1000多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智能温室大棚里,无土栽培的西瓜和哈密瓜圆润饱满,每天有10多吨瓜果从这里销往各地。

2009年,东川被列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之一。这座城市直面现实,山河共治,逐步探索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转型之路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东川每年投入造林资金1000万元,以“森林覆盖率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”的目标向绿而行,2014年还把林业生态建设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干部离任绿色责任审计。

又见东川,已不是那个东川。

通过综合利用,汤丹镇黄水箐尾矿库的矿渣“变废为宝”,成为建材原料;

“实践证明修建导流堤来治理泥石流是可行的,有效保护了下游村庄、企业、农田和公路。”昆明市东川区泥石流防治研究所副所长周永贵说。

曾被誉为“天南铜都”,也是我国第一个因矿产资源枯竭、经济发展滞后而降级的城市……

眼下,干热的小江河谷将迎来雨季,这是东川一年内最适宜植树的季节。

“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,实现面山绿化、群众增收。”周永贵介绍,这项工程控制水土流失面积超12.45平方公里,将实现年平均拦蓄泥沙1万吨以上,每年为群众增加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上。

新华社昆明6月16日电题:从满目疮痍到青山绿岭——云南东川的绿色蝶变

统计显示,“十三五”期间东川共完成营造林29.91万亩,其中荒山造林12.1万亩。2019年,东川区林业和草原局荣获“全国绿化模范单位”称号。

长约138公里的小江是东川的“母亲河”、金沙江一级支流。流经东川境内仅90余公里,多达107条泥石流沟渠分布两岸。

2019年4月,东川区宣布脱贫摘帽,走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,2021年脱贫群众人均年收入元,同比增长14.10%。

让我们走进东川,一起去探寻这片山河的绿色蝶变。

2015年至2019年,东川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中连续被评为良好等次,努力探索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跨越之路。

东川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黄晓梅介绍,在实践中,绿化工作者发现了能适应干热河谷气候、成活率高的新银合欢树。针对干旱缺水,独特的“漏斗底鱼鳞坑整地技术”在东川应运而生,这种半月形的树坑上口大、下口小、漏斗底,能有效拦水保墒、提高树木存活率,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。

面对泥石流之苦,东川人民并不屈服,从20世纪70年代起把工程治理和生物措施相结合,总结出稳、拦、排的泥石流治理“东川模式”。

一项竣工于2021年11月的工程正探索治理水土流失的新模式——柑橘树和泥石流防治相结合,曾经光秃秃的山坡已绿意盎然。

泥石流沟的新生

如今,这里成为我国治理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的缩影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昆明市东川区实现从满目疮痍到青山绿岭、从沙砾密布到瓜果飘香的巨变,森林覆盖率升至2021年的41.35%。

曾经堆满矿渣、石头的尾矿库变成姹紫嫣红、蝶飞莺舞的花海,很多人想都不敢想。

横亘在高山峡谷的采矿遗址、运铜古道、矿山公路,是东川人抹不去的记忆。

治理小江就是保护长江。在拖布卡镇新店房村补味沟,一条条巨大的冲沟划开山体,有的沟口直抵小江边。

如今,在河谷种新银合欢树,在山腰种经济林果,在高山禁牧轮牧,一幅因地制宜、立体多样的生态建设画卷徐徐展开。

人与青山两不负

新华社记者吉哲鹏、丁怡全、陈冬书

绿色协奏曲

“我们将带动种植、畜牧、物流、旅游等上下游产业实现多方共赢,助力乡村振兴。”项目企业负责人说。

在小江两岸的山坡上,密密匝匝的新银合欢树犹如绿色长廊;在拖布卡镇格勒村,3000多个树坑已经挖好,等待树苗移植……

“这几年政府实施禁牧轮牧,不仅植被变好了,麂子、獐子……也回来了,我们发展生态旅游有了底气。”带头禁牧的汤丹镇大地坡村监委会主任刘金明说。

东川区法者林场管护着原始冷杉林、水源涵养林等在内的7万余亩森林,是众多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家园。

不仅是蒋家沟,在大桥河、大白泥沟,治理后的荒滩成为绿油油的良田,行道树、防护林郁郁葱葱。

干旱是小江河谷的典型特征。这里年均降水量700多毫米,而蒸发量是降水量的数倍,加之地质破碎,很多荒坡年年造林不见林。

今年4月1日,随着泰国正大集团昆明东川300万只蛋鸡全产业链扶贫项目正式投产,“下蛋的金鸡”在蒋家沟附近的河滩上“做了窝”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国国土资源经济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gtzyjj.cn/zonghexinwen/2022/0617/649.html



上一篇:服务经济见真章
下一篇:土地出让金可分期缴纳!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

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投稿 |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编辑部|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版面费 |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论文发表 |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中国国土资源经济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