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有没有言辞犀利的书推荐(4)

来源: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12-07 06:00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“天下之人骄情脆弱,如妇人孺子,不出闺门。论战斗之事,则缩颈而股僳;闻盗贼之名,则掩耳不愿听,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,以为生事扰民,渐不可长

“天下之人骄情脆弱,如妇人孺子,不出闺门。论战斗之事,则缩颈而股僳;闻盗贼之名,则掩耳不愿听,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,以为生事扰民,渐不可长。”

这种病态的状况也是“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”,它的后果是相当危险的。作者用通俗形象的画面,结合人们日常生活的体验,把深奥复杂的国家政事,变成人人可以理解的日常话题,来唤起民众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。

像这样生动形象说理的例子在宋代政论散文中是相当普遍的,不一而足。同时,宋朝的政论家有许多是文学家和诗人,他们的修养和特长总是有意无意地在政论文中有所显现,使其形式表达富有新鲜色彩。

为了避免说理的枯燥,他们常利用声音变化和句子安排上的错动,使声调抑扬顿挫,句式波澜起伏,读超来琅琅上口,流畅而富有乐感和形象性,这样,文章就显得生动活拨。

故此,优秀的政论文在引里历史材料时,一般都不作简单的三段论式的排列,而是精心地安排在文章最恰当处。特别是不容易排列的数字,陌生呆板的姓名,过于简单的事件,都缺乏形象性,易导致枯燥的堆砌,使人望而生畏。

苏轼的《六国论》在这方面就处理得比较好,在第一段中,从“春秋之末,至于战国”,至于秦汉,作者一连列举了越王勾践,魏无忌,齐田文等十余人及他们“养士”的具体数字,但因为作者运用了简炼概括的语言,使用骈散句,调整了长短句安排,使文字具有跳跃性和节奏感,不会给人以累赘、重复的感觉。

这种作法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,既充实了论据,又增强了气势。骈散句式的应用,在宋代政论散文中也较常见。一般情况是以散行为主,兼收骈文的一些长处。

散句大多写得自然随便,或多或少,引证材料说古论今,不受拘束。而骈句语言简炼,寓意深广,且多是排比句,整齐匀称,连续运用可增加文章的力量,一气呵成。

二者结合起来既转折灵活,机智多变,又如行云流水,无所阻遏。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就有独到的神韵之笔,这篇文章入选初中语文教科书,此不做赘述。

04 具有嫉恶如仇,真挚浓厚的感彩

宋代政论散文几乎没有一篇不具有感彩的。文章要说服人,要打动人,就必须触动人的心弦,引起共鸣,产生共同的思想、共同的感情,乃至说出共同的语言,这是只靠单纯的逻辑推理很难办到的。

政论文的要求之一就是要明确表白自己的观点,或褒或贬,或赞同或反对,决不允许处子调和的模糊状态,因而作者的思想感情,或爱或恨,或同情或鄙视,无不毕现于读者面前。

况且文章的作者大都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,与国家利益一致,都处于风雨同济的破船上,既明确地看到破船上漏洞百出,势在必沉,又痛惜焦急地费尽心机,力图挽救,这种哀怨悲凉的情绪不能不在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中流露出来。

它们大体可分两类:一是作者头脑冷静,息心沉思,力图出谋划策,这种文章条分缕析,感情较隐伏,一般看到的多是理智的折光,故有人据此得出政论文不需要感情的片面结论;二是为抒心中嫉恶如仇的正义感,或因强烈的责任感、屈辱感驱使而发的。这类文章热情洋溢,似奔腾大河,感情一泻无余,十分感人。

如欧阳修“发于极债而切责之,非以朋友待之”的《与高司谏书》,陈亮的“臣不胜愤悱,是以忘其贱而献其愚”的《上孝宗皇帝第一书》;胡铨“义不与秦桧等共戴天日”,“不然巨宁赴东海而死,宁能处小朝庭而求活耶”的《戊午上高宗封事》。

它们不是抽象的说教或空泛的豪言,而是火一般政治热情的自觉喷发。陈亮在《第一书》中曾悲愤地发问:

“今举一世而忘君父之大仇,此岂人道所安乎?……南师之不出,于今几年矣,岂无一豪杰之能自奋哉。”

并警告统治者:

“皇天无亲,惟德是辅,民之无帝,惟惠之怀……苟国家不能起而承之,必将有承之者矣。不可恃衣冠礼乐之旧,祖宗积累之深,以为天命人心可以安坐而久系也。”

他的《第三书》中也指出“二圣北狩之痛,盖国家之大耻而国家之公喷也。”真可谓痛心之言,句句滴血,悲愤之语,催人泪下,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披肝沥胆的爱国之士忧愤至极的形象。

与陈亮相比,胡铨的《戊午上高宗封事》具有更为强烈的爱憎情感。文章开篇就骂贼王伦:

“本一押邪小人,市井无赖,顷缘宰相无识,遂举以使虏。专务欺诈,斯周天听,骤得美官,天下之人切齿痛骂。”

文章来源:《中国国土资源经济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gtzyjj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7/665.html



上一篇:十年间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40%,我国经
下一篇:国土资源经济毕业论文答辩ppt(国土资源调查与

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投稿 |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编辑部|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版面费 |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论文发表 |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中国国土资源经济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